广州网络工程看谁能玩转社区流量
2017-8-29 20:10:39 点击:
据广州网络工程 www.pc626.com报道:今日微博名为“老雅痞”的认证用户在微博上转发疑似知乎大V“恶魔奶爸”的朋友圈截图。截图中恶魔奶爸称:“今日头条今年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,刚把我也签了,而且是给钱的,年收入比普通白领高。签完以后所有内容不可以再发知乎。优质的内容创作者被抢完了,所以知乎的质量每况愈下。”
针对内容创作者,今日头条推出了一系列内容补贴计划,2015年9月头条推出了“千人万元计划”和“新媒体孵化器计划”。2016年3月10日,今日头条成立2亿人民币规模的内容创业投资基金,同时启动“头条号创作空间”,第一期项目包括知识分子、新世相、住范儿、娱乐资本论等。2016年9月20日,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再次提出,投入10亿人民币补贴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。
同时在内容扩充方面,今日头条先后与腾讯、凤凰新闻、北京时间、微博、搜狐等产生过侵权纠纷。今年4月,腾讯以今日头条涉嫌侵犯其所属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,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交诉状,要求今日头条立即停止对涉案作品提供在线传播。法院审理后判今日头条侵权,判赔腾讯网27万元。
7月26日因认为被告以流量劫持的方式,将“凤凰新闻”的客户端替换为“今日头条”,构成不正当竞争,凤凰新闻将“今日头条”诉至法院,并索赔2000万元。
8月11日,北京时间的官方微博发布声明,称今日头条等部分平台及营利性机构未经北京时间书面授权,擅自转载“时间视频”的作品,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。
8月10日,新浪微博管理员声明“在微博不知情的情况下,自媒体内容被第三方新闻平台抓取,会依法维权”。虽然声明中并未点出第三方平台的具体身份,但因为今日头条旗下的“微头条”刚刚新增了微博内容同步功能,网友纷纷指出微博警告的对象即是今日头条。
8月17日, 因认为今日头条擅自刊登“中国篮镜头”文章,“中国篮镜头”所属网站北京搜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著作权侵权为由,将今日头条诉至法院。
再不努力,中国互联网的流量都要被腾讯吸没了。腾讯已经证明了社交关系可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流量,而手握流量的玩家都在为如何反过来将流量转化为社交关系而焦虑。
Mary Meeker最新一份《互联网趋势》报告中指出,截至2017年4月,中国移动互联网产品使用时长的大约60%都被腾讯系的产品所占据,其中微信、QQ两大社交产品占用时长超过30%,剩下的腾讯游戏、视频、新闻等产品均依赖微信和QQ获得了充足的流量供给。
至于阿里和百度旗下所有产品——还要再把近年来抢占流量势头凶猛的今日头条算上——它们一共才抢占了17%的使用时长。
腾讯已经证明了社交关系可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流量,而手握流量的玩家都在为如何反过来将流量转化为社交关系而焦虑。
流量优势不稳 百度遭遇夹击
PC互联网时代为我们留下了BAT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。百度、阿里和腾讯各自以搜索流量、电商交易和社交关系起家,并以此为“护城河”分而治之。这些核心优势同时也被用来为各自的新业务“输血”。
三巨头在流量、电商和社交的“边境线”上互有攻守,但在PC互联网时代,它们的力量还是很均衡的。重要的是,它们似乎都在进入对方领域的尝试中受挫。
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,事情开始起了显著的变化。腾讯曾经历搜索部门“搜搜”黯然解散的历史,却通过腾讯网和微信公众平台,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。
阿里通过控制微博拥有了一个全民社交网络,而钉钉又开辟了企业社交的新战场。基于优酷土豆、文学、音乐等建立的内容库也圈走了很大一部分流量和在线时长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坚持不站队巨头的今日头条,如今有了在流量一极取代百度的趋势;百度今年初最近一次转型,也被公认为是针对头条而来。
(百度在2017年初推出首页信息流产品,被认为是直接针对今日头条。图/百度)
头条的崛起也让腾讯的内容部门颇为头痛,有消息说腾讯在几大门户当中终于要最后一个取消频道制,全面“今日头条”化,用对手的办法迎击对手。
前后夹击之下,以搜索流量为“护城河”的百度,在BAT当中最先显出疲态。
在“流量转社交”这条道路上,百度一度非常接近成功。百度贴吧、知道和百科作为知识搜索的“三驾马车”,建立了初步的内容生态,远比同期开展的电商和O2O业务要成功。但是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,百度贴吧却没能保持领先,反而一步步陷入混乱和困境。
百度贴吧的探索与纠结
百度贴吧于2003年11月推出,无需注册、用法简单、服务稳定:这是当年百度“简单可依赖”价值观的集中体现。时值中国互联网的少年时期,面对网上的“内容荒”,贴吧连接起了在各领域有专长的新晋网民,为中国互联网贡献了海量优质的UGC内容。
贴吧迅速成为百度最大的社交入口,用户被贴吧积累的内容和资源吸引进来,形成了用户自组织的良好氛围。然而,贴吧此后的社交尝试偏离了方向。
贴吧在设计之初,就确定了无需注册的方针,这本来是为了降低创作成本。但不强制注册就难以形成完善的用户体系,很多好内容的背后只留下一个IP地址;即使有登录,受制于不完善的用户身份系统,其留下的足迹也很模糊,甚至于在一个贴吧积累的经验值,不能移植到另一个贴吧去。
(贴吧等级。图/百度经验)
用户系统不完善,用户就难以在贴吧内持续停留,类似QQ会员体系的增值服务就无法在贴吧奏效。留给贴吧的变现方式只剩下广告一种,加速变现的压力直接导致贴吧“饮鸩止渴”,伤害内容质量,剥削存量用户。
去年“血友病”贴吧被卖导致的公关危机,和今年初公然“给吧主设立KPI”的笑话,是贴吧衰落的两个标志性事件。贴吧曾经寄托了百度将流量优势转化为社交关系的厚望,却因为产品设置的先天不足,阴差阳错的到了今天的境地。
百度知道和百科跟贴吧共享一位创始产品经理(李明远),有些问题也被继承了过去。产品各自孤立,用户系统和激励机制不完善,商业模式不清晰是这些产品的通病。
新来者怎样汲取前辈教训
从2016年开始,今日头条加速挤占百度系产品享有的“国民总时间”。在产品使用时长上的此消彼长,也说明了在BAT当中,今日头条和百度的相似程度是最高的;理论上,头条可以完美的取代百度在国内互联网的位置和作用。
针对内容创作者,今日头条推出了一系列内容补贴计划,2015年9月头条推出了“千人万元计划”和“新媒体孵化器计划”。2016年3月10日,今日头条成立2亿人民币规模的内容创业投资基金,同时启动“头条号创作空间”,第一期项目包括知识分子、新世相、住范儿、娱乐资本论等。2016年9月20日,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再次提出,投入10亿人民币补贴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。
同时在内容扩充方面,今日头条先后与腾讯、凤凰新闻、北京时间、微博、搜狐等产生过侵权纠纷。今年4月,腾讯以今日头条涉嫌侵犯其所属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,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交诉状,要求今日头条立即停止对涉案作品提供在线传播。法院审理后判今日头条侵权,判赔腾讯网27万元。
7月26日因认为被告以流量劫持的方式,将“凤凰新闻”的客户端替换为“今日头条”,构成不正当竞争,凤凰新闻将“今日头条”诉至法院,并索赔2000万元。
8月11日,北京时间的官方微博发布声明,称今日头条等部分平台及营利性机构未经北京时间书面授权,擅自转载“时间视频”的作品,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。
8月10日,新浪微博管理员声明“在微博不知情的情况下,自媒体内容被第三方新闻平台抓取,会依法维权”。虽然声明中并未点出第三方平台的具体身份,但因为今日头条旗下的“微头条”刚刚新增了微博内容同步功能,网友纷纷指出微博警告的对象即是今日头条。
8月17日, 因认为今日头条擅自刊登“中国篮镜头”文章,“中国篮镜头”所属网站北京搜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著作权侵权为由,将今日头条诉至法院。
再不努力,中国互联网的流量都要被腾讯吸没了。腾讯已经证明了社交关系可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流量,而手握流量的玩家都在为如何反过来将流量转化为社交关系而焦虑。
Mary Meeker最新一份《互联网趋势》报告中指出,截至2017年4月,中国移动互联网产品使用时长的大约60%都被腾讯系的产品所占据,其中微信、QQ两大社交产品占用时长超过30%,剩下的腾讯游戏、视频、新闻等产品均依赖微信和QQ获得了充足的流量供给。
至于阿里和百度旗下所有产品——还要再把近年来抢占流量势头凶猛的今日头条算上——它们一共才抢占了17%的使用时长。
腾讯已经证明了社交关系可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流量,而手握流量的玩家都在为如何反过来将流量转化为社交关系而焦虑。
流量优势不稳 百度遭遇夹击
PC互联网时代为我们留下了BAT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。百度、阿里和腾讯各自以搜索流量、电商交易和社交关系起家,并以此为“护城河”分而治之。这些核心优势同时也被用来为各自的新业务“输血”。
三巨头在流量、电商和社交的“边境线”上互有攻守,但在PC互联网时代,它们的力量还是很均衡的。重要的是,它们似乎都在进入对方领域的尝试中受挫。
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,事情开始起了显著的变化。腾讯曾经历搜索部门“搜搜”黯然解散的历史,却通过腾讯网和微信公众平台,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。
阿里通过控制微博拥有了一个全民社交网络,而钉钉又开辟了企业社交的新战场。基于优酷土豆、文学、音乐等建立的内容库也圈走了很大一部分流量和在线时长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坚持不站队巨头的今日头条,如今有了在流量一极取代百度的趋势;百度今年初最近一次转型,也被公认为是针对头条而来。
(百度在2017年初推出首页信息流产品,被认为是直接针对今日头条。图/百度)
头条的崛起也让腾讯的内容部门颇为头痛,有消息说腾讯在几大门户当中终于要最后一个取消频道制,全面“今日头条”化,用对手的办法迎击对手。
前后夹击之下,以搜索流量为“护城河”的百度,在BAT当中最先显出疲态。
在“流量转社交”这条道路上,百度一度非常接近成功。百度贴吧、知道和百科作为知识搜索的“三驾马车”,建立了初步的内容生态,远比同期开展的电商和O2O业务要成功。但是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,百度贴吧却没能保持领先,反而一步步陷入混乱和困境。
百度贴吧的探索与纠结
百度贴吧于2003年11月推出,无需注册、用法简单、服务稳定:这是当年百度“简单可依赖”价值观的集中体现。时值中国互联网的少年时期,面对网上的“内容荒”,贴吧连接起了在各领域有专长的新晋网民,为中国互联网贡献了海量优质的UGC内容。
贴吧迅速成为百度最大的社交入口,用户被贴吧积累的内容和资源吸引进来,形成了用户自组织的良好氛围。然而,贴吧此后的社交尝试偏离了方向。
贴吧在设计之初,就确定了无需注册的方针,这本来是为了降低创作成本。但不强制注册就难以形成完善的用户体系,很多好内容的背后只留下一个IP地址;即使有登录,受制于不完善的用户身份系统,其留下的足迹也很模糊,甚至于在一个贴吧积累的经验值,不能移植到另一个贴吧去。
(贴吧等级。图/百度经验)
用户系统不完善,用户就难以在贴吧内持续停留,类似QQ会员体系的增值服务就无法在贴吧奏效。留给贴吧的变现方式只剩下广告一种,加速变现的压力直接导致贴吧“饮鸩止渴”,伤害内容质量,剥削存量用户。
去年“血友病”贴吧被卖导致的公关危机,和今年初公然“给吧主设立KPI”的笑话,是贴吧衰落的两个标志性事件。贴吧曾经寄托了百度将流量优势转化为社交关系的厚望,却因为产品设置的先天不足,阴差阳错的到了今天的境地。
百度知道和百科跟贴吧共享一位创始产品经理(李明远),有些问题也被继承了过去。产品各自孤立,用户系统和激励机制不完善,商业模式不清晰是这些产品的通病。
新来者怎样汲取前辈教训
从2016年开始,今日头条加速挤占百度系产品享有的“国民总时间”。在产品使用时长上的此消彼长,也说明了在BAT当中,今日头条和百度的相似程度是最高的;理论上,头条可以完美的取代百度在国内互联网的位置和作用。
- 上一篇:广州IT外包温馨提示域名管理新规章 2017/9/1
- 下一篇:广州IT外包亚马逊在华发展严重受阻 2017/8/28